孔子的学生子夏曾经问他:“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色难。”所谓“色难”,即子女对父母能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才是真正的“孝”,而这往往是最难的。在昨晚的第八十一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通学习分享会上,我们一同领略了这种真正的孝。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病重卧床时间太久,再孝顺再好的子女都有厌烦抱怨的时侯。但反观我们的父母,千百年来,不论何时何处,父母对自已子女的爱往往要超过子女对父母的爱的几倍甚至百倍。如果是母亲对待生病的孩子,她会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照料和担心着。但昨晚所讲述的王希海大哥的故事,让大家相信,有病床前有孝子!当年23岁的王希海为了照顾植物人父亲,毅然放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一心一意地照顾父亲。他发誓:要变成父亲的手和脚,感知他心理的每一个需要,让父亲幸福、有尊严地活过80岁。他用26年的时间无微不至的照顾植物人父亲,为了父亲一直未娶。2006年父亲去世后,王希海开始做义工回报好心人。他经常到处讲座,把他这么多年掌握的护理知识和对孝道的理解传达给社会上更多的人。
.jpg)
担任本期分享会主持人的黄军民班长聆听过王希海大哥的讲座,从王大哥的身上,他明白了什么是孝道,他认为,孝能感动天,老天不会辜负一个孝子。
.jpg)
吴文范班长对视频中王希海大哥的做法有自己的理解:王希海大哥用感恩的心,让父亲原本无意义的生命有了意义,让父亲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王大哥完全放下了自我,他用自己的生命来服务他的父亲,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了绽放。
.jpg)
冯艳萍班长讲述了她自己的亲身体会。她认为父母生我们不容易,回忆起小时候,父母有什么好的都留给子女。现在他们老了,要对父母更好一点,多去陪伴他们,像以前他们照顾我们一样去照顾他们,把他们当做孩子。
.jpg)
张总:讲述了与几位老人之间的趣事,并且分享了学习传统文化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并且
“越来越觉得,一段时间不学,人的傲慢心就上来了,人的烦恼心也起了,有很多事情就想不明白了。但一到了课堂,听了老师或一些学长的分享就觉得自己的能量又上来了,自己确实做得不对,要是不学习就觉得自己都是对的。我做的不好,但今天的学习又给了我正能量,我回去以后慢慢改,慢慢努力,争取做的更好。”
.jpg)
满金城:要听父母的话,并且要听懂父母的话,不听父母就是不孝。
.jpg)
沈煜洋小学长也上台讲述了他心目中孝顺的榜样:他的奶奶,并且表示要向奶奶学习,做个孝顺的人。
.jpg)
沈煜洋学长的爷爷沈建华班长:“我身边的正能量很多,我这辈子最幸运的是我娶了一个特别贤惠、特别孝顺的老婆。孝老人之身,孝老人之心,她都做到了。祝愿家人们家庭幸福,事业成功!”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要和颜悦色、常怀感恩之心!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