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冬夜特有的宁静与安然,第九十五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通分享会如期举行。分享会伊始依旧是对华夏先祖,孔老夫子已及伟大的祖国敬爱的党行三鞠躬感恩礼,诵读完《弟子规》后,主持人用一段视频带我们解读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家风。
何为家风,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视频中通过《曾国藩家书》《颜氏家书》《朱子家训》等古代著名的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是儒家圣贤对个人品格养成的要求,也是家风谆谆教导的核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家风始终是始于家庭,却又不止于家庭,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互相影响。
虽然视频我们只看了一部分,下半部分的传承我们并未观看,但是我们的家人们却是获益良多,展开了各自的分享:
张菊芳学长首先讲述了自己的感想:以前不明白世风日下究竟是因为什么,可自从学习传统文化才知道很多都是因为我们丢失了家风的传承。而我们的古圣先贤却用很朴实的道理教育引导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南通大学张教授说,家风即是规矩,传承给下一代的是言传身教。古人所说的“棍棒教育”,“慈母多败儿”,“棍棒之下出孝子”等一些传统的育儿理念还是有他的可取之处的。
最后我们的阚班长为我们做了总结性的分享:世间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万物皆有道,身教与言传都是一体的,道讲究的是一阴一阳才能完美融合与传承。
“家风”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上所化曰风,下所习为俗” 。 “风俗”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引领时尚,开启风气。曾国藩有言: “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 它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家风的孕育和传承,不仅可以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切实保障,更能促成一个家庭、家族甚至地区的持续繁荣。